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济北魏 ? — 4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8 【介绍】: 北魏西河人字士度
涉猎书传。
道武帝时为行人,拜散骑侍郎
尝使于东晋雍州刺史杨佺期,还魏,以辞顺得道武帝厚赏。
后迁谒者仆射,累使姚兴,称旨,拜胜兵将军
频从北伐,多献谋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奚后秦 ? — 4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9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
骁勇有膂力,善骑射
后秦姚兴护羌校尉
夏国赫连勃勃来攻,聚羌胡三千余户于敕奇堡拒之,勃勃之众多为所伤。
勃勃乃羁縻围之,堰断其水。
堡人窘迫,执出降。
勃勃欲用之,与所亲数十人自刎死。
姚冲后秦 ? — 4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9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
姚兴幼弟。
雄武绝伦,善骑射
平北将军
弘始十一年(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征虏将军狄伯支等攻赫连勃勃
军次岭北,欲回袭长安,伯支不从,鸩杀之。
谋逆,赐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桓谦东晋 ? — 41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桓谦 天康 404年—405年二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敬祖
桓冲子。
初以父功封宜阳县开国侯,累迁吴国内史。
晋安帝元兴初,将伐桓玄,以为持节都督荆益梁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称帝,领扬州刺史封新安王
元兴三年桓振江陵,佯尊安帝。
护帝。
败,奔姚兴
义熙二年,助谯纵
后攻江陵,为刘道规所斩。
全晋文
字敬祖,冲第二子,初以父功封宜阳县侯,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孙恩之乱出奔,徵拜尚书,元显引为骠骑咨议参军,转司马,元兴初为西中郎将持节都督荆益宁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寻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加中军将军改封宁都侯,拜尚书令,加散骑常侍,迁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桓玄篡位,封新安王,领扬州刺史诛,依桓振败,奔姚兴遣入,为谯纵募兵东下,刘道规破斩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乞伏乾归西秦 ? — 41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乞伏乾归 高祖 武元王 388年—400年;409年
太初 388年六月—400年七月
更始 409年七月—412年八月 400年七月降于南凉,八月又降于后秦,409年复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2 【介绍】: 十六国时西秦国君
陇西人鲜卑族。
乞伏国仁弟。
兄死,统国事。
自署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
年号太初,置百官。
屡迁都城,定居苑川。
尝为后秦姚兴所败,降,被留后秦八年
逃归后,复称秦王,年号更始。
曾请援于北魏
后为侄公府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辛恭靖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陇西狄道人
有器干才量。
孝武帝时为建武将军后秦姚苌遣其将杨佛嵩围洛阳
郗恢恭靖率军救之。
安帝隆安初,为河南太守
隆安三年姚兴来攻,城陷被执,欲以官诱降,不屈,遂幽之别室。
桓玄曾遣使聘于姚兴,请归恭靖何澹之。
兴留恭靖而遣澹之。
三年,逾垣遁归江东
桓玄请为咨议参军
寻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显后秦 ? — 4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字子章
羌族。
姚兴弟。
清秀明发,文武兼备,为县令十余年,政无疵玷。
弘始七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刘裕桓玄,迎复安帝,遣使诣,请通和,亦遣使报之。
后官卫大将军姚详赫连勃勃所逼,粮尽南奔,
都督安定岭北二镇。
位至太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谯纵东晋 ? — 4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 【介绍】: 东晋巴西南充人
初为安西府参军
晋安帝义熙初,奉刺史遣与侯晖等领诸县氐进兵东下,被逼反,自号秦二州刺史,屯守白帝,称成都王
明年,遣使称藩于姚兴,将东下讨刘裕
后为益州刺史朱龄石所破,出奔,自缢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超后凉 ? — 4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 【介绍】: 十六国时后凉略阳人,氐族,小字胡奴
吕纂从弟。
尝劝兄吕绍,以杜后患。
不听,果为所杀。
后刺杀,让位于兄吕隆
后秦姚兴姚兴安定太守
姚泓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隆后凉 ? — 41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吕隆 401年—403年
神鼎 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 【介绍】: 十六国时后凉国君
略阳人,氐族,字永基
吕光从子。
善骑射
吕超吕纂,推即位。
在位多杀豪望,以立威名,内外嚣然,人不自固。
累为后秦所败,遂降附姚兴
后坐与姚兴子弼谋反,被杀。
司马休之东晋 ? — 4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东晋河内温人字季豫
司马尚之弟。
东晋安帝时,为晋荆州刺史,为桓玄逼逐,奔慕容德
刘宋立,还建康,复为荆州刺史
刘裕疑其有异志,攻之,休之不敌。
道武帝长孙嵩河东,将为之援。
休之姚兴刘裕姚泓,遂降魏,未几,卒于长孙司马军中。
全晋文·卷十五
休之字季预,尚之弟,以讨王恭功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历阳
桓玄所败,奔于慕容超闻义兵起南归。
武陵王遵承制以为荆州刺史,镇江陵,复为桓振所败。
徵拜后将军会稽内史。
卢循入寇,加督浙江东五郡军事,坐事免。
刘毅诛,复为都督荆雍梁陈宁益六州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与雍州刺史鲁宗之谋讨刘裕,为所败,奔于姚兴
死,依姚泓
灭,将奔于魏,未至道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绍后秦 ? — 4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赤亭人
羌族。
姚苌庶母弟。
封东平公
姚兴洛阳,以都督山东诸军事
弘始四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北魏洛阳之众会集平望,败绩而归。
疾笃,典禁兵宿卫
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怒,密谋收弼,为弼羽翼,遣驰告之。
死,子泓嗣位,推心用,弗以为嫌,委以兵权,亦感而归诚。
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军攻后秦,姚洽战死,绍闻之,呕血而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睿十六国 355 — 4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39 【介绍】: 即慧睿
十六国时僧。
魏郡长乐人,十八岁出家。
从师僧贤。
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二十四岁,游历名邦,后至关中,为后秦王公所崇敬,姚兴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参与鸠摩罗什译场为助译,为其主要弟子之一。
尝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中论》、《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等作序。
有《二秦众经论》。
全晋文
魏郡长乐人,师事道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魏郡长乐人
史失其氏。
年十八为沙门
师事僧贤法师
博通经论。
僧朗讲放光般若。
每致难词。
曰。
殊有胆气。
其难。
吾多不能通。
真佳弟子也。
罗什关中
译禅要三卷。
始乃鸠摩罗陀所造。
终乃马鸣大士所造。
而其中多外国圣之语。
亦称菩萨禅要。
精练之。
分为五门。
司徒姚嵩
雅相礼敬。
兴问曰。
睿公谁可比。
曰未见其比。
兴尝法集。
公卿咸在。
曰。
四海僧望也。
竺法护出法华经语曰。
天见人人见天。
什诵至此曰。
义与西域同。
但其辞过质耳。
曰。
将非人天交接。
两得相见乎。
什然之。
讲成实论。
什曰。
此诤论中。
有七处文。
破毗昙子。
能辨之乎。
举其处以应。
皆当什意。
子真精识。
传译有赏音者。
吾何恨哉。
求生安养
坐卧不敢背西。
临终谓同学曰。
身口意业。
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
为永劫法侣也。
于是浴罢。
礼拜合爪。
西向殁。
寿六十七。
有同学僧楷。
有高行。
齐名。
僧睿
魏郡长乐人也。
少乐出家。
至年十八始获从志。
依投僧贤法师为弟子。
谦虚内敏学与时竞。
至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尝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
屡有机难。
有濠上之契。
曰。
比格难。
吾累思不能通。
可谓弟子也。
至年二十四。
游历名邦处处讲说。
知音之士负帙成群。
常叹曰。
经法虽少足识因果。
禅法未传厝心无地什后至关。
因请出禅法要三卷。
始是鸠摩罗陀所制。
末是马鸣所说。
中间是外国诸圣共造。
亦称菩萨禅。
既获之日夜修习。
遂精鍊五门善入六净。
司徒姚嵩深相礼贵。
姚兴
睿公何如。
答。
实邺卫之松
敕见之。
公卿皆集。
欲观其才器。
风韵𮊈流含吐彬蔚。
大赏悦。
即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后谓曰。
乃四海标领。
何独邺卫之松
于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
什所翻经。
并参正。
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
受决品云。
天见人人见天。
译经至此乃言。
此语与西域义同。
但在言过质。
曰。
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什喜曰。
实然。
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
后出成实论令讲之。
什谓曰。
此诤论中有七变处文破毗昙。
而在言小隐。
若能不问而解可谓英才。
启发幽微果不咨什而契然悬会。
什叹曰。
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
真无所恨矣。
著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诸序。
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等序。
皆传于世。
善摄威仪弘赞经法常回此诸业愿生安养
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
后自知命尽。
忽集僧告别。
乃谓众曰。
平生誓愿愿生西方。
所见或当得往。
未知定免狐疑成不。
但身口意业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朋也。
于是入房洗浴。
烧香礼拜。
还床向西方合掌而卒。
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房出。
春秋六十七矣。
时又有沙门僧楷。
睿公同学。
亦有高名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黁十六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西平人
少明》,善占候。
仕郡主簿
略阳氐人吕光后凉政权,以为散骑常侍太常,常参帷幄密谋。
晋安帝隆安元年,与杨轨、王详起兵反光,从者甚众。
战败,奔乞伏乾归
乾归败,奔姚兴
后南奔投晋,为追兵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宗敞后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姑臧人
姚兴凉州别驾,迁太府主簿
弘始四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秃发傉檀自称南凉王往聘。
父燮尝以兄弟托傉檀,相语甚欢。
六年傉檀去年号,纳款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佛驮跋陀罗晋末南朝宋初 359 — 4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9—429 【介绍】: 即佛驮跋陀
意译觉贤
东晋末南朝宋初僧人
天竺迦维罗卫人
幼丧父母,年十七出家,以禅律驰名。
游学罽宾,受业于大禅师佛陀斯那。
东晋安帝义熙四年,与沙门智严共至长安,大弘禅业,从者甚众。
鸠摩罗什友善,每有疑义,常共咨决。
终因宗派不同,为罗什门下谤黩,逼离关中,南走庐山,与慧远相见。
八年江陵,为刘裕所敬重,俱归扬都,止道场寺
译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十余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觉贤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裔也。
大父达磨提婆。
此云法天。
旅游北天竺
因家焉。
父达摩脩耶利。
此云法日。
与母俱蚤世。
跋陀养于舅氏三岁矣。
其从祖有鸠婆利者。
爱其慧敏。
度为沙弥
年十七。
业禅师佛大光。
既登具。
益精经律。
僧伽达多久与同学。
而识其神俊。
然所造诣则未之知也。
罽宾国
坐密室中跋陀遽来。
问何自。
曰。
暂往兜率致敬弥勒。
语卒不复见。
达知其已證圣矣。
秦沙门智严罽宾
跋陀宣授禅法于东土。
许之。
于是历六国。
交趾既附舶。
望见海岛指以语众欲游焉。
舟人以风顺不肯留。
俄而转风。
舶至岛下。
众咸以为神。
于是一舟听其进止。
有顷欲发。
跋陀又止之。
发者果覆没。
忽中夜呼众欲急发。
众方寐不应。
跋陀乃自整帆独发旋。
贼掠馀舶。
青州
闻什在长安
往从之。
什倒屣门迎大悦。
恨相得之晚。
议论发。
药谓什曰。
公所释未出人意。
而致高名何耶。
什曰。
吾年运已往。
学者妄相粉饰。
公雷同为高。
可乎。
秦太子泓延至东宫
对什论法。
问曰。
法云何空。
答曰。
众微成色。
色无自性。
故色常空。
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
空。
复云何破一微。
答曰。
诸师或破析一微。
我意不尔。
又问。
微是常耶。
答曰。
以一微故众微空。
以众微故一微空。
宝云译出此语。
不解其意。
皆谓跋陀所计。
微尘是常。
他日更请。
跋陀曰。
法不自生。
缘会故生。
缘一微故有众微。
微无自性。
则是空矣。
宁当言破一微乎。
秦既崇向出入宫阙者三千馀僧。
静退颓然而已。
偶谓弟子曰。
昨见天竺五舶俱发。
众闻为显异。
有弟子。
自言得阿含果。
有以飞语闻者。
祸起不测。
众多遁去。
不以为意。
僧䂮道恒曰。
佛犹不听说己所得法。
五舶之说。
何所穷诘。
又弟子诳惑。
互生异同。
于律有违。
理不同止。
笑。
慧观等四十馀人渡江。
姚兴惊。
等。
即遣使追之。
不可。
遂至匡山
沙门慧远
迎待甚勤敬。
遣门人昙邕
致书关中
解其摈事。
又请出译禅数诸经。
五舶果至。
江陵
道化益盛。
施者奔走焉。
跋陀不受。
持一钵行乞而已。
宋武帝太尉
刘毅
江陵
陈郡袁豹
长史随府。
跋陀尝从乞。
未餍辞退。
曰意似未足。
跋陀曰。
檀越施心有限耳。
呼左右益饭。
饭果尽。
大惭。
即问慧观而知其为人。
竟启太尉
请相见。
邀与俱止京师
道场寺沙门支法领。
于阗得华前分三万六千偈。
未有宣译。
内史孟顗
右军褚叔度
跋陀译之。
沙门法显
西域得僧祗律。
跋陀译。
语在传。
跋陀佛三昧经六卷。
泥洹及脩行方便等论十五部。
一百十七卷。
元嘉六年没。
寿七十二。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
本姓释氏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之苗裔也。
幼丧父母从祖鸠婆利
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
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
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
众皆一月一日诵毕。
其师叹曰。
一日敌三十夫也。
及受具戒修业精勤。
博学群经多所通达。
少以禅律驰名。
常与同学僧迦达多
共游罽宾同处积载。
虽服其才明。
而未测其人也。
后于密室闭户坐禅。
忽见来。
惊问何来。
答云。
暂至兜率致敬弥勒。
言讫便隐。
知是圣人。
未测深浅。
后屡见贤神变。
乃敬心祈问。
方知得不还果
常欲游方弘化备观风俗。
会有秦沙门智严
西至罽宾睹法众清净。
乃慨然东顾曰。
我诸同辈斯有道志。
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
即咨询国众孰能流化东土。
佥云。
佛驮跋陀
其人也。
既要请苦至。
遂悯而许焉。
于是舍众辞师。
裹粮东逝。
步骤三载绵历寒暑。
既度葱岭
路经六国。
国主矜其远化。
并倾怀资奉。
交阯乃附舶循海而行。
经一岛下。
以手指山曰。
可止于此。
舶主曰。
客行惜日调风难遇。
不可停也。
行二百馀里。
忽风转吹舶还向岛下。
众人方悟其神。
咸师事之听其进止。
后遇便风同侣皆发。
曰。
不可动。
舶主乃止。
既而有先发者。
一时覆败。
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
无肯从者。
自起收缆。
唯一舶独发。
俄尔贼至。
留者悉被抄害。
顷之至青州东莱郡
鸠摩罗什长安
即往从之。
什大忻悦。
共论法相振发玄微。
所悟益。
时秦主姚兴专志佛法。
供养三千馀僧。
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守静不与众同。
后语弟子云。
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
既而弟子传告外人。
关中旧僧咸以为显异惑众。
僧道恒等谓曰。
佛尚不听说己所得法。
先言五舶将至虚而无实。
又门徒诳惑互起同异。
既于律有违理不同止。
宜可时去勿得停留。
曰。
我身若流萍去留甚易。
但恨怀抱未伸。
以为慨然耳。
于是与弟子慧观等四十馀人。
俱发神志。
从容初无异色识真之众咸共叹惜。
道俗送者千有馀人。
姚兴闻去怅怏。
乃谓道恒曰。
沙门挟道来游欲宣遗教。
缄言未吐良用深慨。
岂可以一言之咎令万夫无导。
因敕令追之。
谓使曰。
诚知恩旨无预闻命。
于是率侣宵征。
南指庐岳
沙门释慧远久服风名。
闻至欣喜倾盖若旧。
以贤之被摈过由门人。
若悬记五舶止说在同意。
亦于律无犯。
乃遣弟子昙邕致书姚主及关中众僧解其摈事。
乃请出禅数诸经。
志在游化居无求安。
停山岁许。
复西适江陵
遇外国舶主。
既而讯访。
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见者也。
倾境士庶竞来礼事。
其有奉施悉皆不受。
持钵分卫不问豪贱。
陈郡袁豹宋武帝太尉长史
宋武南讨刘毅
随府届于江陵
贤将弟子慧观乞食。
素不敬信。
待之甚薄。
未饱辞退。
曰。
似未足且复少留。
曰。
檀越施心有限。
故令所设已罄。
即呼左右益饭。
饭果尽。
大惭愧。
既而问慧观曰。
沙门何如人。
曰。
德量高远非凡所测。
深叹异以启太尉
太尉请与相见甚崇敬之。
资供备至。
俄而太尉还都。
请与俱归安道场寺
元嘉六年卒。
春秋七十有一。
(或云浮头婆驮。
梁言觉贤)。
天竺人也。
九岁失父母。
为外家所养。
年十七出家。
师令诵经。
五人同业。
四人一月
敌其一日。
博览经律。
精力过人。
笃好禅思。
遇境斯得。
雅游九次。
妙入八解。
同学僧伽达多
心相赏遇。
同游罽宾
闭室安禅。
先自念言曰。
无得觉我者也。
有顷忽见觉贤对倚弹指。
问曰。
何从得入。
答曰。
向往兜率。
见子意云无得觉我。
故相观耳。
方悟。
非凡夫人焉。
苦从谓问。
乃云得阿那含也。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
本姓释氏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之苗裔也。
祖父达摩提婆
此云法天。
尝商旅于北天竺
因而居焉。
父达摩修耶利。
此云法日。
少亡。
三岁孤与母居。
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
从祖鸠婆利
闻其聪敏。
兼悼其孤露。
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
众皆一月
一日诵毕。
其师叹曰。
一日敌三十夫也。
及受具戒修业精勤。
博学群经多所通达。
少以禅律驰名。
常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宾
同处积载。
虽伏其才明。
而未测其人也。
后于密室闭户坐禅忽见来惊问何来。
答云。
暂至兜率致敬弥勒。
言讫便隐。
知是圣人未测深浅。
后屡见贤神变乃敬心祈问。
方知得不还果
常欲游方弘化备观风俗。
会有秦沙门智严
西至罽宾
睹法众清胜。
乃慨然东顾曰。
我诸同辈斯有道志。
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
即咨讯国众。
孰能流化东土。
佥云有佛驮跋陀者。
出生天竺那呵利城
族姓相承世遵道学。
其童龀出家已通解经论。
少受业于大禅师佛大先。
先时亦在罽宾
乃谓曰。
可以振维僧徒宣授禅法者佛驮跋陀其人也。
既要请苦至。
遂悯而许焉。
于是舍众辞师裹粮东逝。
步骤三载绵历寒暑。
既度葱岭路经六国。
国主矜其远化。
并倾心资奉。
交趾乃附舶。
循海而行经一岛下。
以手指山曰。
可止于此。
舶主曰。
客行惜日调风难遇。
不可停也。
行二百馀里。
忽风转吹舶还向岛下。
众人方悟其神。
咸师事之。
听其进止。
后遇便风同侣皆发。
曰。
不可动。
舶主乃止。
既而有先发者一时覆败。
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
无肯从者。
自起收缆。
一舶独发。
俄尔贼至留者悉被抄害。
顷之至青州东莱郡
鸠摩罗什长安
即往从之。
什大欣悦。
共论法相振发玄微所悟益。
因谓什曰。
君所释不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
什曰。
吾年老故尔。
何必能称美谈。
什每有疑义必共咨决。
秦太子泓欲闻说法。
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
罗什数番往复。
什问曰。
法云何空。
答曰。
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虽色常空。
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空。
复云何破微。
答曰。
群师或破析一微。
我意谓不尔又问。
微是常耶。
答曰。
以一微故众微空。
以众微故一微空。
宝云译出此语不解其意。
道俗咸谓贤之所计微尘是常。
馀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
曰。
夫法不自生缘会故生。
缘一微故有众微。
微无自性则为空矣。
宁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
此是问答之大意也。
秦主姚兴专志佛法。
供养三千馀僧。
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
守静不与众同。
后语弟子云。
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
既而弟子传告外人。
关中旧僧咸以为显异惑众。
长安大弘禅业。
四方乐靖者并闻风而至。
但染学有浅深。
得法有浓淡。
浇伪之徒因而诡滑。
有一弟子。
因少观行。
自言。
得阿那含果。
未即检问。
遂致流言大被谤读。
将有不测之祸。
于是徒众或藏名潜去。
或踰墙夜走。
半日之中众散殆尽。
乃夷然不以介意。
时旧僧僧䂮道恒等谓曰。
佛尚不听说己所得法。
先言五舶将至虚而无实。
又门徒诳惑互起同异。
既于律有违理不同止。
宜可时去勿得停留。
曰。
我身若流萍。
去留甚易。
但恨怀抱未申。
以为慨然耳。
于是与弟子慧观等四十馀人俱发。
神志从容初无异色。
识真之众咸共欢惜。
白黑送者千有馀人。
姚兴闻去怅恨。
乃谓道恒曰。
沙门协道来游欲宣遗教。
缄言未吐良用深慨。
岂可以一言之咎令万夫无导。
因敕令追之。
报使曰。
诚知恩旨无预闻命。
于是率侣宵征。
南指庐岳
沙门释慧远久服风名。
闻至欣喜若旧。
以贤之被摈过由门人。
若悬记五舶止说在同意。
亦于律无犯。
乃遣弟子昙邕致书姚主及关中众僧解其摈事。
乃请出禅数诸经。
志在游化居无求安。
停止岁许。
复西适江陵
遇外国舶至。
既而讯访。
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见者也。
倾境士庶竞来礼事。
其有奉遗悉皆不受。
持钵分卫不问豪贱。
陈郡袁豹宋武帝太尉长史
宋武南讨刘毅随府届于江陵
贤将弟子慧观乞食。
素不敬信。
待之甚薄。
未饱辞退。
曰。
似未足。
且复小留。
曰。
檀越施心有限。
故令所设已罄。
即呼左右益饭。
饭果尽。
大惭愧。
既而问慧观曰。
沙门何如人。
曰德量高邈非凡所测。
深叹异以启太尉
太尉请与相见甚崇敬之。
资供备至。
俄而太尉还都。
便请俱归安道场寺
仪范率素不同华俗。
而志韵清远雅有渊致。
师法师僧弼沙门宝林书曰。
斗场禅师甚有大心。
便是天竺王何风流人也。
其见称如此先是沙门支法领。
于阗得华前分三万六千偈。
未有宣译。
至义熙十四年
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即请为译匠。
乃手执梵文。
沙门法业。
慧严等百有馀人。
于道场译出。
诠定文旨。
会通华戎。
妙得经意。
道场寺犹有华严堂焉。
沙门法显
西域所得僧祇律梵本。
复请译为晋文
语在传。
其先后所出佛三昧海六卷。
泥洹及修行方便论等。
凡一十五部。
一百十有七卷为究其幽旨妙尽文意。
元嘉六年卒。
春秋七十有一矣。
此云觉贤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之苗裔也。
父少亡。
孤与母居。
五岁复丧母。
为外氏所养。
从祖鸠婆利
闻其聪敏。
悼其孤露。
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
与同学数人。
习诵为业。
众皆一月
一日诵毕。
其师叹曰。
一日敌三十夫也。
及受具戒。
修业精勤。
博学群经。
多所通达。
少以禅律驰名。
常欲游方弘化
会有秦沙门知严。
西至罽宾
慨然东顾曰。
我诸同辈有道志。
而不遇真匠。
发悟莫由。
即咨询国众。
孰能流化东土。
佥曰。
佛驮跋陀者。
可以振维僧徒
宣授禅法。
严要请苦至。
遂悯而许焉。
于是舍众辞师。
裹粮东逝。
步骤三载。
绵历寒暑。
既度葱岭
路经六国。
国王矜其远化。
并倾资。
奉至交趾
乃附舟海行。
经一岛下。
以手指山曰。
可止于此。
舶主曰。
客行惜日。
调风难遇。
不可停也。
行二百馀里。
忽风转吹舶。
还向岛下。
众人方悟其神。
咸师事之。
听其进止。
后遇便风。
同侣皆发。
曰。
不可动。
舶主乃止。
既而有先发者。
一时覆败。
后于闇夜之中。
忽令众舶俱发。
无肯从者。
自起收缆。
唯一舶独发。
俄尔贼至。
留者悉被抄害。
顷之至青州东莱郡
鸠摩罗什长安
即往从之。
什大欣悦。
共论法相。
振发占微。
多所悟益。
秦太子泓。
欲闻说法。
乃要命群僧。
集论东宫
罗什
数番往复什问曰。
法云何空。
答曰。
众微成色。
色无自性。
故唯色常空。
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空。
复云何破一微。
答曰。
群师或破析一微。
我意谓不尔。
又问。
微是常耶。
答曰。
以一微空故众微空。
众微空故一微空。
宝云译出此语。
不解其意。
馀日长安学僧。
复请更释。
曰。
夫法不自生。
缘会故生。
缘一微。
故有众微。
微无自性。
则为空故一微空中无众微。
众微空中无一微。
秦主姚兴
专志佛法。
供养三千馀僧。
并往来宫阙。
盛修人事。
守静。
不与众同。
义熙十四年
吴郡内史孟顗
右卫将军褚叔度
为译匠。
手执华严梵文。
沙门法业。
慧义
慧严等。
百有馀人。
于道场译出诠定。
文旨会通。
妙得经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彝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川人字彦伦
初为后燕辽西王记室参军,后被俘归
道武帝即位,为尚书左丞,参与国政。
道武帝天赐末,为叛胡所执,送于后秦姚兴
积数年,遁归,又为夏赫连勃勃所执,拜秘书监
年六十一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桓后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弘农人
初仕后凉吕光
光之季年,内外叛作,从弟杨统欲举兵推为主,以不义怒责之。
吕隆时右仆射
神鼎初南凉秃发利鹿孤大败吕隆,获,以为左司马
后秦姚兴有德望,征之。
时利鹿孤尚臣姚兴,因饯送之。
后屡仕显职,卒于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义渊东晋
释义渊
高丽人也。
世系缘致咸莫闻也。
自隶剃染。
善守律仪。
慧解渊深。
见闻泓博。
兼得儒玄。
为一时道俗所归。
性爱传法。
意在宣通。
以无上法宝。
光显实难。
未辨所因。
闻。
前齐定国寺沙门法上
戒山慧海。
肃物范人。
历跨齐世为都统
所部僧尼不减二百万。
而上纲纪将四十年。
文宣时盛弘释典。
内外阐扬。
黑白咸𠃔。
景行既彰。
逸响遐被。
是时句高丽大圣相王高德
乃深怀正信。
崇重大乘。
欲以释风被之海曲。
然莫测其始末缘由。
自西徂东年世帝代。
故件录事条。
乘帆向邺。
启发未闻。
其略曰。
释迦文佛。
入涅槃来。
至今几年。
又在天竺
经历几年。
方到汉地。
初到何帝。
年号是何。
又齐陈佛法谁先从尔。
至今历几年帝。
请乞具注。
其十地。
智度。
地持。
金刚般若等诸论本。
谁述作著论。
缘起灵瑞所由有传记不。
谨录咨审。
请垂释疑。
答云。
佛以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生。
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
穆王二十四年癸未。
王闻西方有化人出。
便即西入。
至竟不还。
以此为验。
四十九年在世。
灭度至今齐世武平七年丙申
凡一千四百六十五年。
后汉明帝永平
经法初来。
魏晋相传。
吴孙权赤乌年。
康僧会适吴。
方弘教法。
地持阿僧伽比丘从弥勒菩萨受得其本。
至晋安帝隆安年。
昙摩谶于姑藏为河西王沮渠蒙逊译。
摩诃衍论。
是龙树菩萨造。
晋隆安年。
鸠摩什波至长安姚兴译。
十地论金刚般若论。
并是僧祛弟波薮槃豆造。
至魏宣武帝时
菩提留支始翻。
答指證。
由缘甚广。
今略举要。
服膺善诱。
博通幽奥。
辩高灸輠。
理究连环。
曩日旧疑。
焕然冰释。
今兹妙义。
朗若霞开。
西承慧日。
东注法源。
望悬金不刊。
传群玉而无朽。
所谓苦海津济。
法门梁栋者。
其惟吾师乎。
既返国揄扬大慧。
导诱群迷。
义贯古今。
英声藉甚。
自非天质火拔。
世道相资。
何以致如斯之极哉。
史不叙所终。
故不书。
赞曰。
佛生年月日传记互出。
理难一定。
亲承法上口授而来。
乃与唐法琳辨正论所据若合符节。
当以此为指南。
然钜儒吴世文援引古文特启异论。
致有问对。
虽辞旨烦丽。
亦不足凭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玄十六国 ? — 4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 【介绍】: 十六国时夏京兆人字祖思
隐士。
博涉经史,尤善属文。
姚兴刘裕曾备礼征辟,不就。
赫连勃勃长安,次年,勃勃称帝,真兴元年(东晋恭帝元熙元年)太子庶子,既至而恭惧过礼,勃勃以其不敬之如帝王,怒而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